团聚是暂时的。
因为爱国和丰铭以及小丫头,他们过段时间得去大学报到。
而这在大院里成了一件大新闻。
徐庆弟弟妹妹都去上大学,自然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,院里的众人,哗然一片。
谁都没料到,谁也都没想到,居然会突然招生。
就像前些年,突然停止高考一样,令人始料未及。
只是对于徐庆的弟弟妹妹都获得了推荐名额,这位住在前院里的大院三大爷阎埠贵,倒是没任何意外。
徐庆当乾部,能力强,有本事,能够让弟弟妹妹去大学深造,这有什么可奇怪的。
当然,爱国和丰铭以及小丫头也都很争气,之前全都读完了高中,也全都顺利毕业。
这跟他的几个子女可完全不一样。
他的四个儿女,虽说都读了高中,可正儿八经读完的,只有大儿子阎解成。
至于阎解放和阎解旷以及阎解娣他们三人,都是半途当中,死活不读了。
阎埠贵现在一想,不免伤心不已。
可能有什么法子。
儿女不听话,亏他这个当老子的,还教了大半辈子的书,结果到头,费尽口舌,却劝说不了自己的子女。
阎埠贵心里对徐庆家有些眼红、羡慕。
怎么能不羡慕呢?徐庆家即将要出三个大学生。
而他家里,一个都没有。
阎埠贵心里不是滋味,站在前院院里,左思右想,觉得应该让自己大儿子阎解成,也进大学深造一下。
至于打点方面,阎埠贵有门路,毕竟他的那帮老同学,可是有几个混的是相当不错。
然而,当阎埠贵把这件事给儿子阎解成说过之后。
得到的答案却是——“爸,我可不想再去学校受那份罪了!”
阎埠贵气的鼻子一歪,直觉是恨铁不成钢。
这么好的机会,都免去了考试,结果大儿子竟然还不想去。
要知道,当初阎解成高中毕业,没考上不说,气的他硬是让复读了一年。
最后,还是名落孙山没考上。
现在机会摆在面前,只要想上,他看着给搞推荐名额,阎解成却竟这么说。
阎埠贵心寒不已,他这么做为了啥?
还不是为了儿子以后有出息。
不过,阎解成却觉得,自个老爹这么做,可不是真心为了自己,而是为了以后他老了,好让自己养。
阎解成这一点想的倒是真没错,谁让是父子呢?
阎埠贵的确有那个打算,毕竟盼阎解成出息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,就是他跟三大妈两人,等老了后,好指望他来养。
可这也不完全是阎解成不想去大学深造的主要原因。
阎解成之所以不想去,是因为他觉得,自己都结了婚的人了,连闺女都有了,再去上学,这说出去多没面儿。
另外,进了大学,得住校不是,总不可能跟在厂里上班一样,能天天回家抱媳妇,哄闺女。
当然,阎解成心里也清楚,只要上了大学,出来后国家看着一分配,那就是乾部了。
但问题是,就算阎解成不在乎别人对他一个结婚的人,还厚着脸皮去大学凑热闹的看法,媳妇于莉,就不会让他去。
于莉心眼多多的人,要是阎解成上了大学,在大学里遇到好看的姑娘,跟别人好上了,万一大学毕业后,成了乾部,转过头不要她们娘俩儿,那怎么办?
有了于莉这个扯后腿的,再加上阎解成自己本来就不怎么想去大学再深造学习。
如此一来,这事便就不了了之。
阎埠贵见大儿子不想去,便把主意打在老二阎解放和老三阎解旷的身上。
而这俩兄弟,高中都不乐意读书,上大学,更没可能。
至于阎解娣,倒是有想法,反正她今年才刚应求着阎埠贵给她安排了一个工作,是个临时的,工资待遇方面,一般般,她不怎么喜欢。
可惜,阎埠贵压根没向闺女解娣提这一茬儿。
阎埠贵一直觉得闺女始终是要嫁人的,即便是上了大学,以后嫁到别人家去,那也是让别人家日子好过。
而他跟三大妈俩人,一点好处得不到,干嘛让阎解娣去上大学。
想去的去不了,不想去的,阎解成却死活非让去不可!
前院里三大爷一家子就因这件事,吵得不可开交。
阎埠贵怕院里众人笑话,便索性发了狠,关于儿女上大学的事情,再也没在家里说过,就此翻篇!
而中院贾家,贾张氏瞧着从乡下插队回来的徐丰铭,晚上躺在炕上,琢磨了好几宿,白天瞧见徐丰铭在院里走进走出,眼珠子也不知道跟着转了多少圈。
最终,贾张氏忍不住对秦淮茹道:
“淮茹,你瞧人家徐庆家的丰铭都下乡回到城里了,凭啥咱家棒梗还不回来,你要不去后院找下徐庆,让他看着也给棒梗弄个上大学的名额,让棒梗也回来。”
秦淮茹一脸无奈,棒梗才刚下乡没半年时间,而徐丰铭可都在乡下插队两年多了。
就算她去找徐庆想办法,问题是,有那么容易吗?
丰铭回城,那是人家得到了推荐名额,而丰铭的推荐名额,虽然她们感觉是徐庆给看着搞到的。
但徐庆人家又没说,而且她们谁也没当面瞧见。
她冒冒失失地去找徐庆,那不是让徐庆为难,自己得罪人嘛。
秦淮茹虽然没啥文化,但不是说什么事情都不懂。
秦淮茹摇着头道:“妈,棒梗的事情,您就别瞎操心了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