趁着许愿在医院养伤期间,高斌和黄烟烟开始寻找当年跟许和平一起工作过的老人。
其中就包括许和平的学生卢佐。
得知二人来意,并听说师父的儿子在住院,卢佐当即表示要去医院探望。
无奈,高斌只好带他来到医院,让他跟许愿见了一面。
许愿当场询问卢佐当年父亲在岐山调查的事情,卢佐告诉大家,许和平去岐山并没有查出什么,但是他曾经去过岐山文物馆。
并且在出事前几天转忧为喜,还说要好好在岐山玩玩。
高斌听后,对许和平出事前去的文物馆产生了怀疑。
之后,他们又调查到许和平原本是在西安借调,后来他主动请求来岐山工作,他当时是去岐山做文物鉴定的。
许和平出事前在岐山经常喜欢上山打猎,可是却经常空手而归。
暂时没有进一步线索,等许愿身体无碍后,他们来到文物馆附近的旅馆住下。
“斌哥,咱们得想办法进入文物馆仓库,也许能发现些什么。”
许愿的思路与高斌不谋而合,他沉吟道:
“我们没有介绍信,就这么进去很容易被赶出来,不如这样...”
休息了一天,高斌和黄烟烟装成外商老板和秘书,而许愿则假扮外事部门工作人员,三人乔装打扮后来到文物馆,点名要见馆长。
工作人员见他们这么大阵仗,不敢怠慢,连忙向上汇报。
可一把手正好有事不在,只能让二把手出面。
询问来意,得知高斌准备收藏一些古玩,特意来寻求文物馆的帮助。
这位二把手一听,顿时两眼冒光,打发走其它工作人员,他私下里对高斌说道。
“不瞒您说,正好有一批文物损毁还未上报,您要是有兴趣的话,不妨给个打包价一并收走,还能帮我们省了麻烦。”
高斌深知,所谓损毁文物,其实都是真品,根本就没坏。
只要卖出去,再以损毁的名义上报,这就成了无头公案,随便弄几个碎片一糊弄,上级派下来的调查人员根本就查不出端倪,只能不了了之。
高斌心里冷笑,表面笑的却很暧昧,表示自己听懂了。
随后问:
“不知能给我些什么文物?能不能让我自己挑?”
“这...”二把手有些为难,弄一批给你已经不容易了,还想挑肥拣瘦?
没等他拒绝,黄烟烟直接掏出1000块钱塞到了二把手的衣服兜里。
就这一个动作,便让二把手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:
“容我安排一下。”
“没问题,我们有的是时间。”
双方达成默契,就这样,高斌他们轻而易举的进入文物馆仓库,里面的工作人员已经被二把手支走了。
高斌拉着二把手在门口聊天,让黄烟烟和许愿进去‘挑’文物。
仓库内有历史记录,他们很容易便查到当年许和平参与调查过的文物有哪些,可问题是,这些文物通通不见了!
难道被文物馆以各种名义卖了?
黄烟烟随便找了其中一件问二把手:
“请问这件文物去哪了?我们没找到,我很喜欢。”
“哦,这是当年鉴定的一批问题文物中的一个,东西都被处理了。”
黄烟烟点点头,得到了高斌的眼神示意,没有揪着这个问题不放,继续去挑文物了。
而里面的许愿却意外发现了一把刀。
...
文物馆附近的旅馆中,高斌三人对一批淘换出来的文物置之不理,反而死盯着床上的那柄刀不放。
“如果没看错的话,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大夏龙雀刀!”高斌捏着下巴说。
他知道这把刀有问题,而且里面隐藏着重要线索,所以才会这般郑重其事!
大夏龙雀刀的主人是五胡乱华时期的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,此人和同时代其他游牧民族首领一样,为人残暴,简直毫无人性。
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,赫连勃勃对武器的质量尤为关注,采取了很多极端的措施。
史书记载,每当验收一批武器的时候,赫连勃勃一定会斩杀一批的工匠。
比如验收弓箭和铠甲的时候,如果弓箭射不穿铠甲,则杀弓匠,如果射穿了,则杀甲匠。
在他统治时期,总共斩杀了数千名工匠。
但也正因为如此的高压,赫连勃勃统治下所生产的武器,都是世上珍奇的珍宝,这其中最为着名的,便是大夏龙雀刀。
虽然这把当时闻名的宝刀没能流传下太多图片上的资料,但是通过一些文字记载和同时代的其他文物,依然可以探究它的样貌,并推测它的工艺和性能。
《晋书》记载:
(赫连勃勃)造百练刚刀,为龙雀大环,号曰“大夏龙雀”,铭其背曰:“古之利器,吴、楚湛卢。大夏龙雀,名冠神都。可以怀远,可以柔逋。如风靡草,威服九区。”世甚珍之。
成书于南北朝后期的《古今刀剑录》(可能为伪作,或后人添油加醋)记载:
赫连勃勃,以龙升二年,造五口刀,背刃有龙雀环,兼金镂作一龙形,长三尺九寸,铭曰:“古之利器,吴楚湛卢。大夏龙雀,名冠神都。可以怀远,可以柔迩。如风靡草,威服九区。”宋王刘裕破长安,得此刀,后入于梁。
从记载上看,大夏龙雀刀的得名都和“龙雀大环”离不开关系,但是关于环的记载,《晋书》和《古今刀剑录》又有一个不同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